有時候,報復一個人最好的方式,不是翻臉,而是馭奸,讓這個小人為我所用。
俗話說得好: 」君子與義,小人與利。 有些時候,小人 為了自身的利益,什麽事情都能做得出來,那麽我們應該如何跟小人相處呢?
有個典故叫雞鳴狗盜。說是孟嘗君被秦昭王軟禁了,為了想辦法脫身,最終走了女人路線。秦昭王身邊有一愛妃,孟嘗君說服她,去求秦昭王放自己出城。但是這愛妃提出要求,說是要得到皇宮裏的一件狐裘。孟嘗君在憂愁這事該怎麽辦時,手底下有個排名靠後的門客毛遂自薦,說過去是個小偷,有一手挖狗洞的絕活。這門客不辱使命,成功打得狗洞,從皇宮盜出了狐裘。於是吹了一陣枕邊風後,秦昭王就把孟嘗君給放了。
孟嘗君帶著親信一路狂奔,淩晨分時來到了秦國邊疆函谷關,這時城門已關閉。孟嘗君害怕,萬一秦昭王後悔,改變了主意怎麽辦?於是想急著出城。這時候一個排名更靠後的莊客站了出來,他說君上,小人自小會學雞叫。幾聲模仿雞叫後,引得函谷關的雞都打了鳴,守軍以為是天亮了,就開啟了城門,孟嘗君順利脫險。這就是雞鳴狗盜的故事。
有時候,陰險小人 也有特殊作用,做大事得有長有短,不可能事事高標準。五個手指長短不一那才正常,一樣長那叫不正常。 所以,聰明的人不是如何排擠小人,而是如何駕馭小人,為我所用。
話說 明朝萬歷年間的內閣首輔張居正,專門寫了一本駕馭人心的奇書 —— 【馭人經】。全書一共分為八卷,分別是 「馭吏」、「馭才」、「馭忠」、「馭士」、「馭奸」、「馭智"、」馭愚「、」馭心「。而」馭奸「這一卷,就是專門來講如何跟小人相處的。
張居正的 「馭奸」之術,總結起來,一共只有三句話 。
1、 奸不絕, 惟馭少害也 ;奸不止, 惟馭可制也。
意思是 奸邪的小人從來都不會滅亡,只有事先發現他們,並且知道小人的需求,小心的駕馭他們,才能避免遭受到小人的危害,小人是永遠存在的,他們的破壞的行為是不會停止的,只有小心的應對,駕馭他們,才能使自己避免傷害。
2、 以利使奸, 以智防奸, 以忍容奸 ,以力除奸。
這句話的意思就是,對付小人,我們應該要用利益來驅使做事,但也要時刻保持警惕,時刻對小人加以防範,沒有足夠的把握鏟除的時候,就要容忍下去,直到自己認為時機成熟之後,就要立刻除掉他們。
3、 君子不計惡 ,小人不慮果, 罪隱不發, 罪昭必懲矣。
意思是, 對於君子而言,自然不會主動算計惡人,但是小人做起事情來,是從來不會顧及後果的,只要他的罪行,沒有被揭發,就會一直作惡下去,這時千萬不要對他們下手,甚至還要給他們加油助威,一旦小人越發的猖狂,就會引發眾怒,這個時候就是鏟除小人最好的時機,就要果斷下手,毫不留情!
懂人性,才能知人心;懂人性,才能駕馭人!報復對手,最好的方法不是翻臉,而是用智慧駕馭他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