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組織、一個團隊,各種各樣的人聚在一起,怎麽磨合,怎麽協調,怎麽把性格各異的人揉在一起為團隊出力,考驗的往往是管理者馭人的能力。通常情況下,不同段位的管理者馭人的手段也不同。
鬼谷子說:下等管理者以權馭人,中等管理者以利馭人,上等管理者則以情馭人。以權馭人不長久,以利馭人不可靠,唯有以情馭人最踏實。
1、下等人以權馭人。
下等人以 權 逼人,是因為心中只有功利,不講人情理法。心中認為 有權就可 主宰一切,弱者必須服從。 往往 太過以自我為中心,把自己的意誌淩駕於別人之上。
身居低位則不思進取,難以控制自己的情緒;身居高位則頤氣指使,難以控制自己的脾氣。不懂得為別人考慮,必然不是最佳的管理選擇!
歷史上,海瑞和包拯都是以權馭人的代表。從倫理角度來說,他們都是歷史上的楷模。但從管理的角度來看,他們絕對是不及格的,與其說他們是在管人,不如說是在以權壓人。
海瑞的殺手鐧就是太祖法律,包拯的殺手鐧則是國家法度。
在他們看來,法律賦予了自己至高無上的權力,而自己作為管理者發號施令是天經地義,至於下面的人怎麽看,怎麽想完全無所謂。甚至於,皇帝在法律面前也得低他們一等。
以權馭人的後果就是,上級因為忌憚你,不會重用你,因為你忠於國家,而不是皇帝;同僚因為忌憚你,不會與你往來,因為你不會同流合汙;下級因為忌憚你,會與你保持距離,因為下級從你這得不到任何好處。
2、中等人以利馭人。
利之所以能服人,是因為行為和言語往往具有迷惑性,但一個人所追求的「根本利益」卻是實際存在的。
以利馭人的佼佼者,非曾國藩莫屬。
曾國藩說:「輕財足以聚人」湘軍在攻克太平天國都城南京之後,在向朝廷表功的時候,曾國藩把謀劃、統籌之功讓給了胡林翼,把前線血戰之功讓給了多隆阿。
正是在這種管理方法之下,湘軍共走出了15名總督、14名巡撫,其余提督、總兵、按察使、布政使等不計其數。除此以外,更有曾國藩、左宗棠、李鴻章、曾國荃、李續賓、胡林翼、彭玉麟、郭嵩燾、丁汝昌、劉坤一、劉銘傳等近代史上名聲顯赫的人物。
3、上等人以情馭人。
管理的上上之道是以情感人。以人為本是萬世之基,反之,損害人的利益,則是舍本逐末。
每個獨立的個體都有與眾不同的靈魂,我們可以用理法去限制人的行為,卻必須用情感去尊重人的靈魂。以情感人才能得到靈魂的共鳴,也必然得到別人真誠的報酬。人不是越聰明越好,而是越真誠越好。
三顧茅廬的故事我們都知道。作為一個領導,劉備深知,要聘用一名多才多藝的能人絕非利益和強權所能辦到。駕馭上等人最好的方法,就是付諸真摯的感情。於是,他導演了一出三顧茅廬的故事。
作為一個領導者,永遠要明白一個問題,管人管事是一門大學問。人管不好,就會出事;事管不好,就會出局。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