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職場中,最讓人心酸的不是被裁員,而是知道自己遲早會被裁,卻無能為力。
最近和一個35歲的老同事聊天,他說了一件讓我深感觸動的事。
他們部門來了個新領導,38歲,上任第一件事就是調整薪資。讓所有人意外的是,他把這位35歲老員工的薪資從1萬直接調到了1.5萬。
"我當時以為他弄錯了,特意去確認。"老同事說,"結果領導來了句:'你是咱們部門唯一的35歲老員工,指不定哪天就被裁了,能賺回一點是一點。'"
這句話像一把刀,深深刺痛了這位老同事。
35歲的門檻,已經是很多公司明晃晃的招聘限制之一。
去年我就見過一個某互聯網公司的技術主管,35歲,在公司幹了8年,帶出了好幾個團隊。結果公司一輪最佳化,他就在裁員名單上。原因很簡單:"太老了,不夠有活力。"
為什麽35歲會成為職場人的一道坎?
一個原因是固化思維。 很多公司認為,35歲以上的員工薪資高、進取心不足。但事實上,我認識的很多35歲以上的同事,恰恰是最穩定、最可靠的中堅力量。
我就見過一個產品經理,35歲,在公司做了6年。每次系統出問題,都是他半夜爬起來處理。遇到緊急需求,也是他主動加班完成。但在上次裁員中,他還是沒能幸免。
二是成本壓力。 一位HR朋友告訴我:"很多公司更願意用25歲的新人,因為薪資只要一半,人還好管理。"
但他們忽略了一點: 經驗是用錢買不來的。
有個創業公司的CEO分享過:
他們一次系統故障,折騰了一群年輕人三天都沒解決。最後還是請回了一個37歲的老員工,兩小時就搞定了。
所以說,老員工經驗豐富,價效比更高。
行業變遷這其實是個偽命題。 真正優秀的人,會與時俱進。我就認識一位36歲的程式設計師,每天下班後都會學習新技術,現在已經成了公司不可或缺的技術顧問。
大環境我們無能為力,能做到的,就是想辦法讓自己在職場中有不被淘汰的資本。
給35歲以上的職場人三點建議:
1. 持續學習,這是職場生存的必需品。比如每個季度都給自己設定一個新的學習目標,可以是新技術、新領域,也可以是管理知識。
2. 建立不可替代性。 要麽做精專家,要麽做全能手。 讓自己成為團隊中無法輕易替換的那個人。
3. 做好職業規劃。35歲不是終點,而是新的起點。可以考慮轉向管理崗位,或者往專家方向發展。
年齡從來不是問題的本質。真正的問題是,你是否在與時俱進,是否還保持著進步的動力。
就像那位38歲的新領導說的另一句話:"我不在乎員工多大年紀,我只在乎他能給團隊帶來什麽價值。"
所以,與其擔心35歲這道坎,不如想想怎麽讓自己變得更有價值。
【我是小天,喜歡今天的文章,歡迎點贊+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