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開風格的大門
成為永恒的經典
我們常常看到這樣一句話「時尚易逝,風格永存」。因其一針見血地剖析了時尚的本質,被許多人深以為然,奉為箴言。
不過,這句話背後,有一樁時尚界著名的公案。它究竟是出自嘉伯利爾·香奈兒(Gabrielle Chanel)之口,還是伊夫·聖·羅蘭(Yves Saint Laurent)?成為人們爭論不休的話題。
嘉伯利爾·香奈兒
在巴黎的伊夫·聖·羅蘭博物館中,它被官方直接印在了展廳的墻上,並在下面標註了聖羅蘭先生的全名,可謂YSL的官方認證。而CHANEL也曾生產過一款絲巾,上面密密麻麻地平鋪著這句話,它對品牌的重要性也可見一斑。
每當有文章參照這句話時,如果文中說這句話來自香奈兒女士,那評論中必定會有人反駁說這句話原本是聖羅蘭先生說的。當然,反之亦然。
真相是,香奈兒女士和聖羅蘭先生其實都說過類似的話,只是措辭略有差異。因為兩句話太過相似,轉譯時為了「信達雅」,都被含混地轉譯為「時尚易逝,風格永存」。
這樣的巧合,其實不僅為人們提供了一個有趣的逸聞,更透過兩位時尚大師不經意間的雙重肯定,為我們揭示了一個至關重要的真相——對於設計與美而言,風格至關重要。
1962年聖羅蘭高定系列首秀伊夫聖羅蘭出場謝幕
潮流是一種標簽,但不被定義才是風格。
如果說沒有形成風格的設計是在跟隨潮流復制美的話,那麽風格獨特的設計則是在引領潮流創造美。就像我們一提到CHANEL就會想到「簡約、高雅、實用的設計」,一提到YSL就會想到「筆挺、英氣、貼身的剪裁」一樣。風格是一種精神、內涵、文化的外顯,是一個品牌為世界創造的美的增量,並以此與能夠讀懂他們的人產生價值共鳴。
因此,風格就像一扇通往新世界的大門,無論是品牌還是任何創造美的人,唯有形成自己獨特的風格,推開這扇門,才能成為超越時間的經典。
做足加法,再做減法
風格,對於一切與美有關的事業都同樣重要,但對於任何人來說,想要形成自己的風格都並不輕松。這裏我們可以舉一個與攝影有關的例子。
在影像的世界裏,我們常常會用某個人的名字代表某一種風格。比如當我們看到那些抓拍到決定性瞬間的照片時,會覺得這很「布列松」。或者當我們看到充滿人文溫情的紀實性影像時,會說:「這個很馬克·呂布!」……風格很玄妙,它是那麽鮮明,又很難用語言形容,也很難被別人模仿。
1971年,馬克·呂布拍攝於河北
不論布列松、馬克·呂布還是其他家喻戶曉的攝影師,他們的風格形成都不是一蹴而就的。對於攝影師來說,形成風格需要分兩步走。第一步是做加法,第二步是做減法。
所謂做加法,就是不斷磨煉自己的攝影技巧,不斷累積自己的攝影經驗。如果說,攝影是一段漫長的旅程,形成自我風格是這段旅程的終點的話,那麽技巧和經驗就是幫助你不斷前行的交通工具。沒有它,你寸步難行。這如同品酒,一個人需要喝過很多酒,才有資格評價一款酒的風味如何、口感怎樣,並找到自己最喜歡、最適合的那一款。
而所謂做減法,是技巧和經驗足夠充分之後,由量變引發的質變。他們會將所有原本各自獨立的技巧融會貫通,形成體系,甚至在摁下快門的那一刻「忘掉」它們,變成一種肌肉記憶,只專註於鏡頭前的世界,讓自己的心和眼睛變得純粹,才能超脫世界的表象,創造高於生活的美學語言,並漸漸形成自己的風格。
1958年,布列松拍攝於北京
就像布列松喜歡在自己的照片中采用幾何圖形的構圖方式,並透過大量這樣的構圖抒發自己的情感。許多攝影師都曾有意模仿布列松的構圖,但其中鮮有成功者。構圖只是一種技術或載體,由此抒發的內心情感和傳遞出的影像力量,才是一張照片真正的內涵。僅僅粗暴地模仿構圖而忽略了情感與力量,最終只能淪為「東施效顰」,無法捅破風格的窗戶紙。
所謂的技術是繁雜的、是屬於所有人的,而風格才是純粹的、是屬於自己的。風格是一種不隨時間變化的穩定的精神內核,也正因其純粹與穩固,才會具有深入人心的滲透力。
這一做加減法的過程,在時尚設計中也同樣適用,純熟的剪裁技術或許能讓你成為一名專業的設計師,而風格的存在與否才決定了你是否真的卓越。
因此,風格很重要,但也正因其重要,風格的形成是一件並非人人都能做到的困難事。
只爭朝夕的12年
在任何時代,找到屬於自己的風格,都是每一個渴望創造美的人或品牌追求的重要目標。
在過去,對於時尚、攝影、繪畫這樣的傳統美學領域,形成風格雖然困難,但起碼有相對清晰和固定的路徑,且它們的風格可以直觀地體現在產品或作品中,相對具體。
可在當下,數位產品愈發成為消費的重頭,科技是無形的,數位科技品牌該如何形成自己的風格呢?
其實,數位產品想要形成自己的風格,同樣離不開先做加法再做減法的底層邏輯,只是這個過程更為多元、更為復雜、更為珍貴。對此,華為P系列的演變歷史,便是最典型的例子之一。
華為P系列手機問世於2012年,至今已經走過了12年的歷程。對於華為P系列來說,12年很長,但只爭朝夕,它始終在不斷地為自己做著加法。
華為P系列的加法來自兩個方面。一方面,手機品牌本質上也是時尚品牌,設計是繞不開的話題。在設計上,P系列為自己做的加法顯而易見,從曾經全球最薄的智慧型手機,到金屬鉆雕工藝,從突破性的極光色到洛可可白,以及奈米微晶陶瓷機身……在設計上,華為P系列始終在持續豐富著自己的「武器庫」。
另一方面,手機品牌更是科技品牌。在「卷無止境」的影像技術層面,華為P系列也在不斷推動移動影像技術的創新和進步。從黑白彩色雙攝,到率先商用5x潛望式長焦,從業界領先100倍雙目變焦,到超聚光夜視長焦……余承東曾自豪地說:「P系列的發展史,就是移動影像的發展史,也是科技美學的演進史。」
當然,僅僅在純技術層面自我革新是遠遠不夠的,就像當我們歷數華為P系列的技術創新時,那些晦澀技術名詞一定會讓人感到摸不著頭腦。讓技術前進演化為使用者能夠感知的影像體驗,才是在技術上做加法的最終目的。
事實上,華為P系列豐富的技術儲備也確實為我們帶來更為豐富的攝影體驗。在風景攝影層面,從空間的遠與近、到黑夜與白晝、再到宏大與微觀,華為P系列都能在不同狀態下,滿足我們對於攝影愈發苛刻的需求。讓我們有足夠的空間,用鏡頭發現生活的美好。而在人像攝影層面,它也透過攝影技術的持續演進,努力讓每一張人像照片都變得情緒十足,似乎每一張源自華為P系列的照片背後,都藏著一段生動的故事。
紅色生活 | 華為影像大賽獲獎作品 | ©Daiva Seibeliene
在P系列不斷叠代的12年中,它與我們一起用愈發真實的影像不斷探索大千世界,用每一張照片記錄著對生活、對世界最直觀的認知,用每一次摁下快門的瞬間抒發著自己最真實的情感。
因此,相比起傳統領域僅限於技術和經驗的加法,數位品牌做加法的過程更為立體,需要透過源源不斷的技術創新引領體驗的升級。在為自己做加法的過程中,創新始終是華為P系列不變的底色。
這些令人感到興奮的進步,讓華為P系列早已成為人們心中那個不斷透過技術創新突破科技美學和智慧影像邊界的手機品牌。在把加法做足之後,它還需要一個為自己做減法的過程,讓技術與體驗的突破完成從量變到質變的轉變。
這一刻,很Pura
4月15日,透過一支由華為常務董事、終端BG CEO、智慧汽車解決方案BU董事長余承東出鏡的品牌視訊,華為宣布P系列煥新升級為Pura系列。伴隨華為Pura系列煥新升級一同上市的,是Pura系列最新的產品華為Pura 70系列。
華為Pura 70系列的後置鏡頭模組被突破性地設計成了三角形矩陣。這一獨特的設計就像一個巧妙的隱喻,它的形狀就像一面嶄新的旗幟,而這面「旗幟」,或許會成為華為Pura系列後續產品的風向標,它似乎正在告訴世界:這次升級的意義,不僅在於曾經的華為P系列更換了一個新的名字,更在於華為希望透過這樣一次升級,開啟了自己的減法之路,邁出了探尋自我風格的第一步。
華為Pura系列的質變,是由技術創新驅動的。就像那些著名的攝影師、設計師能找到自我風格的前提是將以往的技術與經驗融會貫通一樣,這一次華為Pura系列品牌升級的底氣,也源自於技術的體系化。與以往不同的是,華為Pura系列將綜合光學系統、機械結構、成像技術、影像處理這四大影像核心技術,以整機為單位向移動影像的極限再次發起挑戰。
技術的質變自然會帶來體驗的叠代。科技與美學的絲滑融合,讓華為Pura 70系列的使用者體驗感受大幅提高。在這個人人都具備審美能力,人人都渴望表達的時代,全新的華為Pura系列正在透過更強大的影像能力,讓每個人都獲得更廣闊的創作空間,讓任何一個不可能的想法都變成可能。在華為Pura系列的鏡頭前,我們的想象力、創造力有多大,創作空間就有多大。透過華為Pura 70系列的鏡頭,我們能夠捕捉到更多瞬間的力量、情感的力量、探索的力量和色彩的力量,讓每一張照片都更具沖擊力、感染力、想象力和表現力,從而承載更鮮明的風格內容。而當影像擁有了屬於自己的風格時,影像的力量便會被無限放大,這種更具影響力和滲透力的力量可以感染更多人,讓影響更加深入人心,產生更加深厚的社會價值與意義。
龍雲 | 華為影像大賽獲獎作品 | ©Domcar Calinawan Lagto
簡而言之,曾經P系列的能力,可以幫助人們發現和記錄生活之美,現在的Pura系列則有能力助力人們創造更多獨具風格的美。
盡管手機品牌的風格形成頗為困難,但在技術和體驗雙重跨越下,華為Pura系列從量變到質變的臨界點似乎已經近在眼前。此刻,華為Pura系列正在用重歸「純粹」的方式,來為自己做減法,從而推開風格的大門,成就屬於自己的經典。
對於華為自身而言,所謂「純粹」,是不斷突破、布局位置的先鋒態度;是一心專註於引領行業和生活變遷的氣魄與雄心。而對華為Pura的使用者來說,Pura的純粹,是以卓越的影像能力和拍攝體驗為保障,在摁下快門那一刻摒棄一切桎梏,隨心所欲、心無旁騖地創造屬於自己的世界的純粹本心;是讓影像創作回歸本質的獨特審美,是將最真摯情感註入一張張照片的雅致品味。
Pura一詞的詞源來自拉丁語,意為純真、純粹。此前的華為P系列可謂閱盡千帆,只為見證這一刻的「純粹」。就像余承東在品牌升級視訊中所說的那樣:「華為P系列在華麗蛻變為華為Pura之後,仍將堅守在影像與美學的探索,秉持著‘追逐本心,銳意向前’的堅定信念。」
華為Pura系列的蛻變,讓華為手機正式邁入Pura、Mate雙旗艦時代,從過去單一突破的路徑轉變成整合升維。這為此前無比內卷的智慧型手機賽場,開拓出了一條能擺脫零和賽局的增量通道,高端智慧型手機市場或許由此進入「風格制勝時代」。
當然,華為Pura系列的煥新只是它探索自身風格的第一步。但我們有理由相信,或許在未來的某一天,Pura和華為會成為一種獨特的美學範式和處事之道。當我們看到一張照片時,會說這很Pura,當我們看到一件令人欽佩的事時,會說這很華為。
策劃丨
三聯.CREATIVE
微信編輯丨 李雨旋
作者丨 morlee
設計排版丨 趙姝萌
圖片來源丨
華為 互聯網
*文章版權歸【三聯生活周刊】所有
歡迎轉發到朋友圈,轉載請聯系後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