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為「三聯生活周刊」原創內容
2021年,北京微生物流行病研究所的一項調查研究表明,中國目前共有393個縣、2.5億人口面臨多種蜱傳疾病的潛在感染風險。以蜱蟲感染中最嚴重的發熱伴血小板減少症候群為例,北京疾控中心釋出的數據顯示,截至2021年,中國發熱伴發病人數已達18902例,整體病死率達5.11%。
記者|彭麗
編輯|王珊
突如其來的重癥
陳晗回想起父親去年7月經歷的種種,仍後怕不已。
陳立今年54歲,是河南信陽市商城縣汪橋鎮人。去年7月14日,他開始發燒,渾身無力,全身疼,「連頭皮都疼」。 陳立以為是感冒,去鎮上的衛生院看病,醫生判斷是上呼吸道感染。連著打了幾天點滴後,一直沒有好轉,反而更加嚴重,「一夜可以又吐又瀉七八回,人虛脫得上台階都沒有力氣。 」到第五天,他的血小板個數下降到了75×10^9個/L(正常值為100-300×10^9個/L),「醫生覺得不正常,建議去縣醫院。」
當天,陳立和家人租車去到了商城縣人民醫院。此時,血液化驗的結果顯示,他的血小板值已經下降到了72 ×10^9個/L 。在醫生的詢問下,陳立才記起,在發燒前的兩三天,自己曾下地幹活,當晚睡覺前,在肚子上發現了一只蟲,他沒有在意,把蟲子從身上拔下來睡了過去。 醫生告訴陳立,他肚子上的那只蟲應該是蜱蟲,他很可能是被蜱蟲咬後感染了病毒。
陳立對蜱蟲並不陌生,蜱蟲在當地叫「鱉虱」或「草爬子」。 黑色或棕色的外殼,芝麻粒大小,身子呈扁平的橢圓狀,長為成蟲後,8只細細的腳分布在身體兩側。在鳥、刺猬、狗、牛、羊、人身上都能見到。2008年,陳立養了一百來頭羊,經常在羊身上看到草爬子,家裏所有人都被咬過,被咬的地方甚至幾年後還會癢,但也僅限於此。
【萊姆癥的秘密】劇照
聽到父親被蜱蟲感染後,陳晗的第一反應是不能掉以輕心。 幾年前,她朋友的公公被蜱蟲咬了,被送到到專治蜱蟲感染的信陽一五四醫院,在ICU裏走了一遭才恢復。陳晗提出要轉到160公裏外的信陽一五四醫院,但父親「怕花錢,又覺得被這個蟲咬不是什麽大事」,拒絕了陳晗。直到當晚七點多,實在疼痛難耐才同意轉 院。父親平時是個好強的人,當時「臉色很差,走路必須要攙扶」,陳晗差點留下了眼淚,忍著不敢表現出來。
在對陳立的血液、糞便等進行檢測後,醫生確定陳立是發熱伴血小板減少症候群。這一疾病常簡稱為發熱伴,是一種由蜱蟲所攜帶的新型布尼亞病毒引起的急性傳染病。 2009年,正是在離陳立家不遠的大別山區最先分離出新型布尼亞病毒。被感染的患者輕則發燒、乏力,重則消化道出血、肺出血、呼吸衰竭等等,甚至死亡。
住院的第二天,陳立變得非常煩躁,「插在手上的針管一定要拔掉,手舞足蹈鬧著要下床,以為是去上廁所,但沒拉住就往醫院門口沖,和他說話他也聽不進去,還會說胡話」,陳晗回憶。最讓陳晗揪心的是父親承受的疼痛,全身痛得大汗淋漓,面容扭曲,「用紙輕輕給他擦汗,紙覆到臉上時他的身體都會疼得直哆嗦」。
主治醫生告訴陳晗,因為耽誤了診治時間,再加上有多年的哮喘,陳立接下來的情況只會越來越嚴重,建議他們轉到 ICU治療。轉入ICU後,陳立的鼻子和嘴裏開始出血,血小板值最低時只有27 ×10^9個/L ,因為血氧飽和度過低、出現呼吸衰竭,只能上呼吸機維持正常呼吸,「醫生一天找我們談話兩次,說這個病沒有特效藥,只能一是消炎,二是因為他的肺不好,針對肺部用藥」,陳晗還記得醫生說的另一句話,「別的都做不了,現在就每天祈禱吧」。
那是陳晗和家人最難熬的一段日子,每天只有5分鐘探視時間去看躺在床上、鼻子裏還在出血,手上因過度針孔而浮腫的陳立,其他的時間都在「以淚洗面」,陳晗的母親「甚至已經放棄了」。好在陳立還算年輕,身體素質不差,在ICU經過10天左右的治療後,身體開始慢慢恢復。後來在出院的通知書的醫生診斷裏,陳晗才更清楚地了解那段時間父親的身體有多虛弱,發熱伴還引起了全身炎癥反應症候群、感染性多器官功能障礙綜合證、低蛋白血癥等等。陳晗告訴本刊,同病房一個70多歲的被蜱蟲咬的奶奶就沒有這麽幸運,「醫生說她心衰嚴重,讓家屬把人拉了回去,第二天就落氣了」。
【小別離】劇照
難以治療的傳染病
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研究員鄭愛華從2016年開始研究蜱蟲,他告訴本刊,蜱蟲分為卵、幼蟲、若蟲、成蟲4個階段,多在4-10月出來活動。蜱以吸血為生,一生只吸3次血,一般成蟲階段才會到人身上吸血,其余時間都在土裏。「蜱蟲吸血的時間比較長,要一到兩個星期,體重迅速增長」,大小從扁平的「芝麻粒」變為圓滾滾的「黃豆」,顏色也從黑色、棕色變得透明。
雖然外觀不太起眼,蜱蟲在自然界中的威力卻不可小覷。 北京友誼醫院北京熱帶醫學研究所主任醫師鄒洋介紹, 蜱蟲在全球是僅次於蚊子的第二大病原傳播媒介,「蜱的嗅覺敏銳,與人隔15公尺的時候就可以感知到」。 除叮吸的直接損傷外,蜱可感染、傳播的病原體種類多、範圍廣,包括細菌、病毒、立克次體、螺旋體、寄生蟲等5類220多種,可攜帶83種病毒、14種細菌、17種螺旋體、32種原蟲。一種蜱可同時攜帶2種或2種以上的病原體。
陳立所得的發熱伴是蜱蟲叮咬可能會引起的疾病之一,此外還可能出現森林腦炎、新疆出血熱、立克次體感染、萊姆病等等。 不同的病是由攜帶不同病毒的蜱蟲所致,多發區域也不相同。以森林腦炎為例,主要出現在中國東北、西北的原始森林,嚴重的可能出現肌肉癱瘓、精神失常、失語、癡呆、癲癇等後遺癥。好在由於發現得早,上世紀50年代就研發出了針對性的疫苗。
【改過遷善】劇照鄒洋說,在所有蜱蟲感染的疾病中,發熱伴是最嚴重的一類,目前,還沒有研發出針對性的疫苗或藥物,只能進行對癥支持治療和針對並行癥的治療。 引起發熱伴的新型布尼亞病毒主要攜帶自一種被稱作「長角血蜱」的蜱蟲種類,自2009年被發現後的十多年裏,這一病毒陸續在河南、安徽、遼寧、江蘇等地擴散開來。2023年6月,北京疾控釋出的數據顯示,截至2021年,中國發熱伴發病人數已達18902例,整體病死率達5.11%,患者多為在田地、山坡、樹林、草地等處從事農業生產的農民。
發熱伴治療的棘手之處在於很多人會錯過最佳的治療時機。 鄒洋表示,蜱蟲很狡猾,「多選擇不易騷動的部位咬,比如頸部、耳後、腋窩、大腿內側、陰部和腹股溝等等」,這意味當蜱蟲爬上身時往往難以發現,加上叮咬沒有痛感,患者更難察覺。鄒洋介紹,新型布尼亞病毒在體內潛伏的周期短則3-5天,長則1-2周。病人通常會經歷3個階段,第一階段是發熱期,表現為發熱、乏力、食欲不振等等;第二階段是極期,也稱為多器官功能損害期,患者持續高熱,重癥病例可出現消化道出血、煩躁不安、譫妄,甚至抽搐、昏迷、呼吸衰竭至死亡。第三階段是恢復期,一般需要2周。 鄒洋告訴本刊,很多人來看病時已經是第二階段,「第一階段時患者大多以為是感冒。」
今年以來,鄒洋還觀察到了一種趨勢,萊姆病的患者也越來越多。「往年我每年只會接診幾例,今年接診了幾十例。」和發熱伴有些相似,萊姆病初期的癥狀是全身慢性乏力、疼痛等,身上還會出現環形紅斑,「但目前很多病例沒有典型的環形紅斑,也就沒有意識到是與蜱蟲叮咬有關」。
【萊姆癥的秘密】劇照
不斷擴大的風險
4月底,住在南京市區的胡昕帶著女兒從公園回來後,突然發現女兒的耳後有一顆「痣」,特別黑。胡昕有些納悶,「之前這裏沒有痣的」。她用手摸了摸,「痣」動了起來,兩側冒出小小的腳在擺動,胡昕嚇了一大跳。她突然想起之前看過的蜱蟲的科普,和婆婆兩人對著照片一認,確認了是蜱蟲。
胡昕馬上打車往最近的同仁醫院皮膚科,醫生也是第一次處理蜱蟲叮咬,用針管註射器挑破皮膚,用鑷子把蜱蟲拔了出來。 好在蜱蟲附著不久,還沒有開始吸血,胡昕的女兒沒有其他異常反應。這次經歷給胡昕留下了陰影,此前她只在南通的農村老家看到過,「在小狗的身上趴著」,沒想到離自己這麽近。自那以後,她很少再帶著女兒去公園草地上玩,玩了回來也會「連發縫都會仔細檢查、清洗」。
鄭愛華解釋,刺猬是蜱傳病毒最主要的宿主,隨著城市的環境變好,綠化變多,野生動物也會變多, 「城市裏的蜱蟲和刺猬的密度比大家想象的要高的多,北京市四環以外所有的山山水水,但凡有點草、有點樹的地方全都有刺猬,非常多,而且平均能攜帶百個蜱蟲,也包括長角血蜱。」 2021年,他和團隊曾在別墅中間的花園還有奧森公園的仰山上都發現了長角血蜱,還是孤雌的長角血蜱。而且順義的蜱蟲攜帶病毒,病毒序列跟河南信陽的病毒序列很接近。
當地時間2024年1月1日,德國西弗斯多夫,醫生正用鑷子將一只咬進狗皮膚內的蜱蟲取出。(圖|視覺中國)
根據鄭愛華和團隊的觀察,攜帶新型布尼亞病毒的長角血蜱,雖然主要集中在中國中部和東部地區,但已經擴散至全國大部份省份。 作為不會飛的蟲類,鄭愛華表示,蜱蟲的擴散速度很快,「這是因為鳥類是蜱蟲重要的宿主,蜱蟲隨著候鳥飛往全國各地」。在對全國73個縣的長角血蜱進行采樣後,鄭愛華發現,有41個縣的長角血蜱都是繁殖方式為孤雌。所謂孤雌,鄭愛華介紹,是不需要有性繁殖,僅靠雌性蜱蟲就可繁衍,「孤雌族群的擴散速度是兩性族群的2.3倍,比它快得多」。
蜱蟲喜歡溫暖、濕潤的環境,全球氣候變暖,溫度升高,也使得蜱蟲的活動範圍不斷變大。 2021年,北京微生物流行病研究所的一項調查研究佐證了這一觀點,受氣候變遷的影響,可能引發了蜱蟲種類的持續地理擴張,國內發現的19種蜱類的總體高風險區域範圍從1950年至2018年明顯增加,中國目前共有393個縣、2.5億人口面臨多種蜱傳疾病的潛在感染風險。
面對不斷增加的蜱蟲感染人數,2018年,江蘇省衛健委曾發文要求省裏醫療機構將蜱蟲傳染病參照法定傳染病進行報告管理。2024年,國家疾控局發文要求參照乙類傳染病來管理發熱伴血小板減少症候群,這意味著醫療機構應該在發現病例的24小時內上報給疾病預防控制機構。
江蘇省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急性傳染病防制所所長鮑倡俊提到,為了更好地防控和降低發熱伴血小板減少症候群對健康的危害,建議國家正式從法律上將蜱蟲傳染病納入法定報告傳染病。只有被定為法定傳染病後,醫療機構甚至是第三方檢測機構、科研機構等社會機構和個人一旦發現該類傳染病,就必須按照法律要求在規定時限內進行報告和管理,如果不及時報告將要承擔法律責任,「束縛力更 強」。另外,很多藥物可能納入醫保,從而減輕患者的負擔。
(陳晗、陳立、胡昕為化名)
「 點贊 」「 在看 」,讓更多人看到
排版:初初 / 稽核:然寧
招聘|實習生、撰稿人
詳細崗位要求點選跳轉:
本文為原創內容,版權歸「三聯生活周刊」所有。 歡迎文末分享、點贊、在看三連! 未經授權,嚴禁復制、轉載、篡改或再釋出。
大家都在看
「 點贊 」「 在看 」,讓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