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妍妍網 > 歷史

張王劉李趙五大姓,只有張姓過沒出皇帝嗎?|文史宴

2024-06-25歷史

文 | 夜寒星

夜寒星,甘涼人士,客居豫章,攻讀中國史碩士。

本文為網易歷史頻道獨家稿件,歡迎轉發至朋友圈。

坊間閑談常有一個熱門命題:張氏無皇帝,只因玉帝本姓張。其實,早在十六國時代,就曾有張姓皇帝,但他的統治太過短暫,以致湮沒在亂世裏,幾乎渺無蹤跡。

西晉永嘉五年(311年),浩蕩的匈奴大軍攻陷了西晉都城洛陽,擄走了晉懷帝,從此北方大地陷入了連綿不絕的戰亂當中。在烽火連天、流民四散、田地荒蕪的北方,本是西陲邊地的涼州,卻因此其相對安寧穩定的環境,而收留了不少中原而來的避難者,成為了動亂的北國中保境安民的一方樂土。張軌對涼州的經營,使當地從變亂到得治,這為其保據河西、開創前涼政權奠定了基礎。作為十六國初期北方僅有的漢族政權,時代曾給予它較高的期望,然而張軌的後代們卻在追逐權欲的道路上迷失了方向,在兄弟相殘、族親相戮的內訌中,前涼的短暫治世終究消弭殆盡,在前秦大軍鋒利的刀刃前化為了昨日雲煙。

吾聞昔日西涼州

人煙撲地桑柘稠

在張氏經略河西之前,河西走廊作為處在各民族聚居區域之間的咽喉通道,一直是治亂不定,成為各方勢力的角鬥場。西漢武帝年間,透過對匈奴的征討,河西地區開始納入中原王朝的版圖,成為通往西域地區的陸橋通道。但是這之後,河西地區則陷入了長期的羌人侵擾之中,那些塞外尚未歸服的羌人部落一度成為漢帝國西陲最大的邊患,東漢幾任涼州刺史都要使持節領護羌校尉一職。東漢末年,西北羌人更是發動了數次頗具規模的歧義,極大的動搖了漢帝國在西北地方的統治,史稱「涼州民變」。

河西地區盡管動蕩,但是其自身發展的自然地理條件卻是相當不錯的,東漢初年竇融保據河西時就曾對其兄弟說:「天下安危未可知,河西殷富,帶河為固,張掖屬國精兵萬騎,一旦緩急,杜絕河津,足以自守,此遺種處也」。雖然竇融最終出涼歸降,但是他保據涼州的史實說明只要處理好當地的民族關系,維持相對穩定的發展局面,厲兵秣馬,河西地區是能夠大有可為的。

魏晉時期,北方少數民族不斷內遷,西晉末年河西地區由此又爆發了禿發樹機能領導的鮮卑族起義,涼州形勢動蕩,而歷時16年之久的「八王之亂」又使西晉統治集團內部人人自危,無暇東顧。這時,出身世宦名門的張軌看到了時機,東漢初年竇融保據河西的先例使他認識到出仕涼州,不僅可以避免卷入復雜的政治鬥爭,還能憑借涼州的地理條件自保圖存。因此,張軌主動向朝廷提出到涼州任職。永寧元年(301年),張軌被任命為護羌校尉、涼州刺史。

張軌到任涼州後,一面籠絡河西,一面繼續鎮壓鮮卑反叛勢力,很快就穩定了河西地區的內部形勢。相對安寧穩定的環境吸引了大量中原冠帶流徙至此,他們不僅得到了妥善的安置,而且其中不少賢能之才還受到張軌的重用,他們或出仕為官或從軍為將。張軌還十分重視儒士和教育,「征九郡胄子五百人,立學校以教之,春秋行鄉射之禮」。在張軌僑置郡縣、安置流民、勸課農桑、發展商業等一系列舉措的促進下,河西地區生產生活和社會經濟得到恢復和發展。

建興二年(314年)張軌病逝後,張寔、張茂兄弟先後繼任護羌校尉、涼州刺史、西平郡公等職。他們繼續堅持父親張軌的政策,西晉滅亡後,涼州雖然以西晉舊臣名分「遙尊」東晉朝廷,但是由於北方戰亂分裂而涼州又距離東晉甚遠,且張氏早已經有保據之意,因此「興軍布令,朝中不知」,而前涼與東晉長期以來也一直是通使關系,可以說前涼的割據局面在事實上已經初步形成。

張茂死後,因無子嗣,而由張寔之子張駿繼位。張駿執政時期,開始以天子禮「親耕籍田」,透過興修水利推動農業生產,促使河西地區經濟不斷發展。他還施行仁政,聽言納諫,贏得了當地官員的信任,營造了開明的政治環境。張駿執政的第六年(329年),西域諸國開始向其通使納貢,表明逐漸強大起來的前涼政權已獲得西域諸國的認可。之後西域焉耆攻滅龜茲國稱霸西域,前涼更於345年派兵攻伐鄯善、龜茲等地,次年西域諸國紛紛遣使貢物,鄯善王更是獻出了自己的女兒。而前涼更是先後設定了高昌郡(今新疆吐魯番)、西域都護營等行政機構來管轄西域,標誌著前涼對西域擁有了主權。

330年,張駿乘前趙滅亡之際,奪得了與前趙拉鋸爭奪多年的黃河南岸地區。335年,張駿撤銷張茂時的秦州建制,增置了沙州、河州,前涼進入了強盛時期。【讀史方輿紀要】就稱:「張氏盛時,嘗南愈河、湟,東至秦、隴,西包蔥嶺,北暨居延」。345年,張駿「私署大都督、大將軍、假涼王、督攝三州。始置諸祭酒、郎中、大夫、舍人、謁者之官,官號皆擬天朝,而微辨其名。舞六佾,建豹尾,車服旌旗一如王者。」前涼割據政權最終確立。

對面刺目生荊棘

背面劌心設網罟

張駿死後,前涼開始按照王位世襲制由張駿生前所立的世子張重華繼位。他繼位後,「輕賦斂,除關稅,省園囿,以恤貧窮」,緩解了因天災和饑荒而造成的社會矛盾,維持了前涼強盛的形勢。但是張重華在位僅8年邊病逝,他死後年僅10歲的兒子張耀靈繼位。「主幼國危」的政治危機在中國歷史上並不鮮見,但是前涼卻沒能化解這一危機,張氏家族反而在權欲的鬥爭中越陷越深,直至政權傾覆。

張耀靈繼位後,其叔父、張駿的庶長子張祚輔政。但是張祚卻一直圖謀王位,他後來串通寵臣、勾結張重華生母馬氏廢殺張耀靈,於354年自立為帝,行天子之禮,改建興四十二年(前涼此前一直沿用的西晉年號)為和平元年。

張祚稱帝後,不僅穢亂宮闈,而且一改張駿、張重華執政時開明政治,對反對他的人輕則免官,重則處死,朝中一些重臣和良將均受牽累。東晉桓溫北伐時,前涼隴西守將王擢曾配合桓溫攻陳倉(今陜西寶雞),張祚一面擔心桓溫前來問篡竊之罪,一面又猜忌王擢聯合桓溫來犯,便密遣親信刺殺王擢,結果未成,張祚又發秦州將兵攻王擢,迫使王擢不得不投奔前秦。張祚的暴政使前涼朝野不寧,官吏人人自危。

因篡逆而登帝位,一番倒行逆施後自然擔心自己的帝位不保,向來愛猜忌的他深忌河州刺史張瓘士眾強盛,並不惜發兵挑起內戰。355年秋,張瓘則打著「以侯還第,復立耀靈」的旗號,屢敗張祚所派兵將,一路直搗都城姑臧(今甘肅武威)。深受張祚猜忌的驍騎將軍、敦煌大族宋混和其弟宋澄與之相應。姑臧城內張瓘弟張琚與其子張嵩則在城中招募百姓起事發難,張祚終被張琚所殺。

張瓘入姑臧後,擁立張重華之子、張耀靈之弟、年僅7歲的張玄靚為涼王,自稱尚書令、涼州牧,封宋混為尚書仆射。之後,張瓘手握重兵,權傾朝野,到處安插親信。前涼沒能從平息張祚之亂中吸取教訓,走上發展的正軌,反而形成了主弱臣強的局面,這又為前涼後續的內訌和動亂埋下了隱患。

平息張祚之亂期間,隴西豪強李儼等趁機起事,不久西平郡(今青海西寧)魏琳又反叛。張瓘經過周旋和調遣兵將,終於平息了西平之亂。憑借平西平之功,張瓘更是飛揚跋扈,由此與宋混、宋澄兄弟的矛盾越來越大,張瓘圖謀除之,但是宋氏兄弟先發制人,誅殺了張瓘全家。宋氏兄弟成為了前涼的實際掌權者。

宋混死後,宋澄掌權,他不顧其兄「無恃勢位以驕人」的遺訓,獨專朝政,而遭到右司馬張邕的忌恨,並被其所殺。之後,張玄靚便以張邕為中護軍,叔父張天錫為中領軍,共同輔佐朝政。

而以鏟滅宋氏勢力居功自傲的張邕,掌權後不僅樹黨專權,還與張重華生母馬氏私通,終被張天錫逼迫自殺,而其黨羽也盡數被殺。誅殺了張邕勢力後,張天錫獨掌前涼大權,他改建興四十九(361年)為升平十二年,奉東晉為正朔。隆和二年(363年),張駿之妻馬氏逝世,張天錫則立張玄靚庶母鍋氏為太妃。而對張天錫獨掌大權甚為不滿的郭氏則與張欽密謀誅殺張天錫。不料此事敗露,張玄靚十分害怕,提出將王位讓予張天錫,張天錫請辭拒絕,而右將軍劉肅等人勸張天錫自立為王。同年閏八月,張天錫讓劉肅等人趁夜率兵闖進王宮,殺死張玄靚,對外宣稱其暴病而死。

寶殿爭端不忍見

青雲內訌似曾聞

從353年張祚廢殺張耀靈起,到363年張天錫襲殺張玄靚止,前涼統治集團內部圍繞權力爭奪,制造了長達10年之久的內亂。在內訌中,前涼統治集團中的政治精英大多被害,張駿、張重華以來開明政治不復存在。在十年的互相殺伐中,邊地兵將屢被遣來「勤王」,造成國防空虛,武備廢弛,而社會經濟秩序也屢屢遭到破壞,農牧業生產和商業經濟不斷衰敗。

本來強盛時期的前涼在歷史的舞台上能夠有更多的作為。354年的王擢響應東晉桓溫北伐,合攻陳倉,可謂是實作了張駿多年所夢寐以求的涼晉「首尾相濟」,然而這一時機卻被愚蠢的野心家的私欲所斷送,王擢投降前秦後,前涼的隴西防線就此坍塌。平息張祚之亂期間,隴西豪強李儼等又占據了隴西。隴西的失守使得在西部邊疆達到極致的前涼,自此再也沒有了向東擴張的機會。

363年,自立後的張天錫曾出兵四路,討伐李儼。李儼不敵雖前涼大軍,但是其退守河州枹罕後立即求援於前秦苻堅,終致前涼與前秦短兵相接,並遺失了枹罕,前涼戰略空間被進一步壓縮。後來的歷史可以說大多數人們都已知曉,前秦的統一了北方。376年,勢如破竹的前秦軍隊攻入河西,張天錫最終投降。「自軌為涼州,至天錫,凡九世,七十六年矣」。

圍繞最高統治權的內亂和征戰在中國古代歷史上時有發生。自秦始皇統一國家建立以來,統治者們已經註意到透過調整王位繼承制度、官僚制度、國家機構、兵將關系等來確保權力的有序更叠和國家機器的正常運轉。

曹丕篡漢、司馬氏篡魏後,天子之位的正統觀念遭到沖擊,而西晉的「八王之亂」在在嚴重破統治秩序的同時,亦在觀念上沖擊了帝國統治權威的神聖性。西晉滅亡後,北方大地胡漢各族政權競相叠起,這些政權內部的權力鬥爭也是異常激烈。前涼的宗族子弟亦誕生於這一時代背景,或多或少都會受其影響。但是前涼的統治者們卻未能居安思危,深謀遠慮,他們過早的迷失在權力帶來的榮華富貴當中,並將山河社稷、百姓安危等湮沒於權欲的洪流當中。張茂極盡奢華,大興土木,因築靈鈞台而遭朝臣批評;張駿窮奢極欲,放蕩四方,由此惡化的社會風氣更是深深影響了後來的張祚。而張祚之後的前涼君主也是穢亂宮廷,窮奢極欲。張軌艱苦創業、以家族利益為最高利益的要旨被子孫們丟的一幹二凈。

前涼由張軌的艱苦創業開始,由治亂開始走向治世,但是它卻由張祚的變亂開始一步步的走向覆滅,前涼因此沒能沖破其地方政權的命運,它70多年的歷史亦是中國古代封建王朝歷史興衰的一個縮影,也是十六國地方政權的興起衰亡的普遍寫照。

【論語·為政】有雲:「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眾星拱之」。為政之「德」顯然沒能像權力寶座那樣在前涼張氏子孫間傳接,前涼的曇花一現即是時代使然,更是歷史的警示。

參考文獻:

1.(北齊)魏收:【魏書】,中華書局,1974年。

2.(唐)房玄齡等:【晉書】,中華書局,1974年。

3.(清)顧祖禹撰,賀次君、施和金校:【讀史方輿紀要】,中華書局,2005年。

4.楊伯峻:【論語譯註】,中華書局,2009年。

5.趙向群:【甘肅通史·魏晉南北朝卷】,甘肅人民出版社,2009年。

6.高榮:【河西通史】,天津古籍出版社,2011年。

7.賈小軍:【魏晉十六國河西史稿】,天津古籍出版社,2009年。

編輯 | 安梁

歡迎關註文史宴

長按二維碼關註

專業之中 最通俗 ,通俗之中 最專業

熟悉歷史 陌生化 ,陌生歷史 普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