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妍妍網 > 歷史

西行漫記:畏兀兒基督徒拉班-掃馬的橫跨亞歐之旅

2024-04-21歷史

歷史上,像基督教這樣有著普世精神的宗教,都以極大的熱情向遠方派出傳教團。這些使團往往會以極大的熱情和堅定的意誌,向著遙遠的遠方矢誌不渝地傳播信仰。其結果是在遙遠的地方歸化一些外族的信徒,讓他們具有雙重文化的身份,並使其成為不同文化間的使者。

掃馬出生當時的國際大都會 被稱為汗八裏的北京

元朝初年的拉班 - 掃馬,就是一個信奉景教的畏兀兒人。他在 13 世紀末的傳奇之旅,串聯起了亞歐大陸上各個主要強權和著名君主, 他本人還見證了蒙古西征和十字軍東征的尾聲。這位畏吾兒使節很可能是中世紀走的最遠的畏兀兒人和元朝人。

大約在公元 1225 年,掃馬出生在 當時北京的一個景教家庭。他的父親昔班出身於畏兀兒貴族家庭,曾在北京當地的景教會中任職。由於身處東方的環境之中,歷經數百年發展的東方基督教分支早已不可避免地沾染了所在環境的色彩。

景教本身就被正統的基督教視為異端:其特點是不崇拜聖母瑪莉亞、認為耶穌作為人的本體不具備神性、不拜偶像、允許祖先崇拜、不承認死後滌罪說,再加上隨著伊斯蘭教的興起加劇了景教的弱勢地位。這種弱勢地位決定了中亞和東方的景教有很大的包容性,在很多時候願意遷就傳播地的統治者與當地牧民的文化習俗。比如在漢文的景教文獻裏,經常出現儒家和佛教的概念用語,宗教的文獻往往被轉譯成漢語的韻文。

景教畫磚

正因如此,經過數百年的傳播之,在拉班 - 掃馬的時代,分布在中亞和東亞的景教已經高度本土化。最早嘗試歸化突厥部落的傳教士,來自中亞景教社群的粟特裔商人與教會人員。他們會把景教的傳統與突厥人、蒙古人的遊牧習俗結合起來。比如為了方便 傳教,傳教士將十字元號和突厥人原始信仰裏的 字元號結合起來。哪怕牧民們不懂十字的宗教含義,也會把這些十字做成護身符或者腰牌,甚至刻在額頭上。

景教與蒙古高原原始信仰的結合

景教原本有齋戒的傳統,但在草原地區,人們的主要飲食就是肉和奶,很難按照正統的方式齋戒。所以傳教士就允許牧民們以奶來代替素食。

但這樣的高度本土化和隨意世俗化,結果就是景教徒的教儀變得散漫。他們不懂得用敘利亞文祈禱,即便有用敘利亞文寫成的經典但卻無法解讀其含義。在婚姻上,他們和蒙古人或漢人一樣,允許一夫多妻。就連那些向蒙古王公子弟們傳授教義和福音書的天主教徒,雖然懂得關於經典的知識,但也是非常的入世。醉心於妻子兒女和現世的名利而不能自拔。

蒙古高原上的景教畫作

所以在西方旅行者的眼裏,景教徒的習俗已經被韃靼化或者撒拉森化。在這樣喧囂而功利的大環境下,年輕的掃馬被認為適合從事教職,他不流於時俗,而是苦心研讀典籍。 23 歲那年,他接受洗禮成為了教徒,後來他前往 位於今天北京房山的景教寺院閉觀 7 年,這座十字寺原本是 一座佛教的 廟宇,始創於東晉,唐貞觀十二年 ( 公元 638 ) 重修,遼代再修後更名為三盆山崇聖院,到了元代改為景教教堂,元順帝賜名十字寺。房山景教十字寺的遺址至今尚存,雖然房舍無存,但房基仍可辨,特別是留存下來兩塊漢白玉石碑,記載了它的 過去 。一塊石碑為遼代【大都崇聖院碑記】,立碑時間是遼應歷十年 ( 公元 960 ) ,一塊為元代【大元敕賜十字寺碑記】,立碑時間為元至正二十五年 ( 公元 1365 ) 。兩塊石碑相距 400 多年,寺院性質也由佛教轉成景教。這裏的潛心修行,為日後在外交和宗教場合的隨機應變打下了極好的基礎。 在苦心潛修七年之後,獲得了一定的名聲,吸引了一批聽眾,其中有 ,一位汪古部貴族的後裔馬可,聽聞了拉班的大名。於是也來到了他的門下,兩人一邊耕種、一邊修行。掃馬之所以被稱為拉班 掃馬,也是因為 拉班 在敘利亞語中 有大師、長老之 意,所以拉班 - 掃馬的意思就是 掃馬先生 ,這是對他學歷和見識水平的肯定。

前往中亞

蒙古帝國的擴張 讓他們成為了絲綢之路的控制者

1275 年,掃馬和馬可以受到上帝的感召為名前往耶路撒冷朝聖 兩人將物質財富施舍給貧人,然後前往元大都尋找同伴、置辦行裝。雖然大都原生的基督徒勸他們「神的國度就在你們心中」,但卻無法阻攔註定要踏上遠行之路的二人,於是大都原生的基督徒紛紛祝願二人 平安啟程, 願你們想要找尋的主和你們同在。

在這種跨文化交流的歷史上,僧侶發揮著易被忽視,但舉足輕重的作用。因為在普遍對宗教懷有敬畏的古代,僧人以宗教為掩護,可以從容地往來於各種勢力之間。他們也可以選擇為不同的政權充當使者、間諜與情報人員。當時蒙古貴族中很多人信奉基督教,包括忽必烈的母親唆魯忽帖尼也是如此。受此影響,且不說忽必烈對景教有好感,但至少不完全陌生,可能會抱有一些好感。而且從其他文獻的記載來看,掃馬和馬可也接受了忽必烈的詔令,很可能有受命和羅馬天主教庭建立聯系的目的。

在打通了絲綢之路後,蒙古人興建的驛站和郵政系統,極大地便利了掃馬和馬可的西行之旅。他們途經山西的霍山府,遇到了馬可的同族、汪古部王子孔不花和愛不花。孔不花是蒙古帝國第三任大汗貴由的女婿,而愛不花則是第五任大汗忽必烈的女婿。他們勸說二人道,我們正在費力地從西方邀請主教和教士,你們卻要離開這裏到西方去,意思是大可不必歷經旅途勞頓,但是 拉班 · 掃馬仍然堅持不懈地回答 : 「 我們是出世的人,因為與世俗的人相處,將會失去此心的清凈和平。我們為著消滅自身的罪業,為著以身作尊貴犧牲的基督的愛,才舍棄世間的一切。

地區後,到達「唐古特」,也就是 西夏故地中興府,受到了當地景教社團的接風洗塵。其實在一路上,有不少人都在向掃馬暗示旅途的艱險,但是掃馬對前途表達了堅定的信念和希望 : 「 我們擺脫塵世,出家為修士,已是歷有年所。此身既已超然物外,就無所謂艱難,亦無所謂恐怖,只求你們本著基督的愛,為我們祈禱平安 。在補充足體力和給養後, 掃馬和馬可又經過河西走廊,穿越渺無人煙的沙漠,踏上了漢唐時代的絲綢之路的南道。在近兩個月時間裏他們忍受了缺水和幹渴的折磨, 在漫長的時間中,僅有 8 天可以找到能飲用的甜水。

唐代西域原生的景教徒

在那裏,掃馬和馬可 趕上了忽必烈和他的敵人的激戰,戰爭規模巨大、商路阻斷、谷物顆粒無收。為了躲避戰亂,兩人在於闐地區停留了 6 個月後,才來到了喀什噶爾,還是因為大戰的原因,繁榮的南道重鎮變成了一座空空蕩蕩的鬼城。

接下來,使團從重鎮喀什葛爾翻越崇山峻嶺,一路輾轉來到今哈薩克境內的塔拉茲,也就是唐朝時發生過大戰的怛羅斯。

行程中的掃馬 和當時的大部份商隊並無不同


在那裏,掃馬和馬可見到了窩闊台汗國的海都汗,在奉上了給海都汗的祝福後獲得了海都頒發的通行護照,因此一路上都比較順利。他們沿著絲綢之路的古道繼續西行,進入伊利汗國統治下的波斯地區,途徑馬什哈德、馬拉蓋和大不裏士。按照原計劃,他們的目的地是先前往亞塞拜然,然後轉向取道去巴格達,然後再輾轉前往耶路撒冷,但是因為沿途的戰亂,掃馬和馬可再次停下前行的腳步。正巧,他們在亞塞拜然的馬拉加城,遇到了景教大總管馬屯哈,對於遠道而來的東方信徒,馬登哈感到驚喜而意外,在鼓勵二人、給予他們介紹信之後,他們結伴而行、瞻仰了巴格達、摩蘇爾等地的聖徒遺跡與聖墓,然後靜待時變,準備前往基督教的聖城耶路撒冷。可還是因為戰爭阻隔交通,兩人終究沒有成行。


在伊爾汗國等待的期間,掃馬和馬可的命運迎來了巨大轉機:馬屯哈發現他們會講蒙語和突厥語,又來自元大都的蒙古大汗身邊,而當時控制亞歐大陸的無不是蒙古系的諸大汗,於是馬屯哈便想讓他倆為遠東的傳教事業服務。

在當時,不止一個宗教流派都在爭奪各個蒙古派系勢力的上層,希望對這個武力驚人但文化落後的征服者施加影響,進而影響世界的文化版圖。在這樣的背景之下,景教大總管馬屯哈告訴二人,雖然你們沒有去成耶路撒冷,但你們不遠萬裏來到中東,而且遊覽了兩河流域的諸多聖跡,其功德也不在朝聖耶路撒冷之下,在馬屯哈的勸說獎掖之下,公元 1280 年馬可 被任命 為當時中國北部兩大教區 契丹城市和汪古 的大主教。任命掃馬為巡察總監,馬可當選大總管後,阿八哈汗手挽馬 · 雅巴拉哈(也就是馬可),對他說 : ‘ 成為強者和支配者吧,願上帝與你同在並支持你。按照原計劃,掃馬和馬可兩人便動身返鄉。但 在二人準備啟程回國時,因為忽必烈和海都交戰的緣故,沿途交通被全面 封死 ,所以他們繼續留在了伊爾汗國。

出使歐洲

行程中的掃馬 和當時的大部份商隊並無不同

這段往返於巴格達與波斯的時間,讓掃馬獲得了伊利汗國的新任統治者阿魯渾汗的賞識和重用。在成吉思汗去世後,蒙古四大汗國的關系逐漸疏遠乃至陷入敵對。他們名義上承認元朝皇帝忽必烈的 大汗 地位,實際上天各一方。占據波斯的伊爾汗國,暫時和元朝保持著 相對密切的聯系。

好景不長,阿八哈駕崩之後,掃馬和馬可經歷了一段動蕩的歲月。阿八哈的繼承人是阿合馬,阿合馬的繼承人是阿魯渾,阿魯渾是一個基督徒,他不僅希望借助忽必烈的力量牽制察合台大汗和北方的金帳汗國,也希望聯合的歐洲基督教諸國征服穆斯林控制的敘利亞部份地區,緩解來自側後方的壓力。所以阿魯渾經常對基督教徒施行善舉和善政,以便傳教士和旅行者們向西方傳播自己的美名。

隨著克烈部、汪古部和乃蠻部等突厥系大部落與基督教的廣泛地接觸,以耶律大石和中亞的景教部落為原型的傳說也一路向西、以訛傳訛。最後走形,變成了亞洲腹地存在著一個強大的基督教霸主——約翰王。

中世紀歐洲人筆下的蒙古四大汗國

大約是在 1145 年的第二次十字軍東征期間,敘利亞主教加巴拉向教皇尤金三世報告,遠東有一位約翰王,是一位虔誠的景教徒。他戰勝了波斯和米底,奪取了埃克巴塔納,並向聖城耶路撒冷進軍。但此時底格裏斯河的河水上漲,使得大軍無法透過,只好暫時撤軍東返。從那時起,西方世界就有了聯系遠方的基督教勢力 、從東西兩側夾攻穆斯林的宏大構想。在現實中,阿魯渾汗對國內的基督徒和猶太教徒很寬容,最後這位大汗自己也希望聯合歐洲基督教諸國牽制馬穆魯克王朝,所以西歐國家就將對約翰王的期待從西遼轉移到了蒙古人的頭上。

歐洲人一直在尋找他們朝思暮想的約翰長老

隨著幾次十字軍東征都遭遇了巨大挫折,西歐的基督教世界更加渴望獲得加擊穆斯林的外援。在這樣的背景下進入歐洲的。由於掃馬溫文爾雅,知書達理,既通曉基督教教義、而且能和歐洲人言語互通,有利於在西歐人面前扭轉蒙古人粗魯野蠻的形象,所以阿魯渾汗派出了這位學識淵博、兼通東方、中亞和基督教禮節的特使西行。

掃馬的行程中將多次依靠熱那亞人的貿易網路

1284 年,他率使團並攜帶阿魯渾可汗寫給拜占庭皇帝、法蘭西國王、羅馬教皇等歐洲領袖的書信,正式向西進發。 1287 3 月,掃馬帶領使團從巴格達出發,沿傳統商路西北行至黑海北岸,然後在熱那亞人的殖民地卡法上船,船上的乘客主要是拜占庭希臘人,拉班 - 掃馬就在航海的途中給他們講解教義,獲得了 希臘人的尊敬,在穿越海水青黑的黑海之後,使團終於到達了拜占庭帝國都城——位於亞歐交接之地、有「萬城之女皇」之稱的君士坦丁堡。

嫁給阿巴哈汗的瑪利亞

在此之前,蒙古人已經開始與拜占庭地方勢力的合作。比如拜占庭尼西亞帝國的皇帝米海爾八世看到了蒙古人的強大實力,為了在困境中求得生機,就與蒙古金帳汗國訂立盟約,並將自己庶出的女兒瑪利亞嫁與伊爾汗國的阿巴哈汗。還把另一個庶出的女兒嫁給了金帳汗國的那海汗。米海爾八世的和親也得到了 投桃報李,那海大汗之後派出了軍隊防禦保加利亞人對拜占庭的武力威脅。此後拜占庭和蒙古各派系勢力的聯姻和合作延續了約 80 年。

當時迎接掃馬的是拜占庭皇帝安德羅尼庫斯二世。這個君主在位期間,拜占庭的貨幣海佩倫一再貶值,拜占庭的經濟入不敷出。為了增加國庫儲備,他一面提高賦稅,一面解散了拜占庭艦隊。透過授予貿易特權的方式,收買熱那亞艦隊為己所用。但他卻在威尼斯和熱那亞的戰爭中下錯了籌碼,因為熱那亞戰敗而遭到了威尼斯的報復與打擊。在東面, 拜占庭帝國在小亞細亞的領土也是一再後退。未來,這個老皇帝還會被自己的親孫子小安德羅尼庫斯廢黜,並被送進修道院過完余生。這樣的國勢,顯然不足以響應蒙古對穆斯林的戰爭計劃了。再加上第四次十字軍東征在東正教和天主教世界間制造的巨大不睦,蒙古 - 拜占庭 - 西歐的聯合作戰計劃就更是鏡花水月了。

殘破的聖佐菲雅教堂都讓掃馬贊嘆不已

雖然國勢山河日下,但有著學者氣質的拜占庭 皇帝和精通神學的拉班 - 掃馬很談得來。在皇帝的帶領下,拉班掃馬參觀了著名的聖佐菲雅大教堂,擡頭瞻仰了教堂穹頂上的巨幅聖母瑪利亞畫像。雖然十字軍破壞和劫掠的痕跡依舊可見,但是色彩斑斕的大理石裝飾和眾多視窗營造出的光影效果,還是讓拉班掃馬嘆為觀止。讓其感覺仿佛置身於夢境一般,隨後拉班 - 掃馬還參觀了查士丁尼大帝和君士坦丁大帝用巨石修建的陵墓和墓頂雕塑,和破敗但依舊美麗的聖佐菲雅大教堂一樣,這都是拜占庭榮耀的殘影 ,掃馬對在君士坦丁堡的見聞進行了詳細的記載。

使團在拿坡里繼續被古羅馬建築震驚


受到希臘人的熱情接待之後,掃馬使團再次踏上了旅途。他們乘船航行兩個月,穿越了蔚藍的愛琴海和亞得裏亞海,經過了一片散發著硫磺氣息的海域,此地附近就是歷史悠久的埃透納島火山。最後,使團在義大利的拿坡里港登陸。在義大利地區,使團一行人還為古代羅馬的巨石建築遺跡所震驚。在經過南義大利的時候,掃馬趕上了阿拉貢的詹姆士二世和拿坡里的查理二世在索倫托灣展開的海戰,雖然只是旁觀者,但兩軍交戰不傷平民的作風,給遠道而來的掃馬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
此戰爆發於 1287 6 24 日,根據歷史記載和後人考證, 1287 年的 6 17 日埃透納火山確實發生了大噴發,這 一細節, 也印證了掃馬遊記的真實度。


當他們從拿坡里登陸趕到羅馬時,原先的教皇鄂魯諾四世已經駕崩。由於新教皇尚未選出,所以接待他們的是 12 位紅衣主教。

基於正統教派的優越感,一個名叫尼古拉的 紅衣主教對這位中亞面孔的使節百般刁難。他們從景教的師承關系、三位一體等經典命題出發,首先盤問列班 · 掃馬 師承哪位使徒? 列班 · 掃馬答 聖多馬、聖亞代和聖馬利給中國傳播的福音,並教給我們禮儀。 他又問 你是一個基督教徒、景教的神職人員,何以竟作為蒙古國王的使節來到羅馬? 列班 · 掃馬回答: 我們的許多神甫曾到蒙古人、突厥人和漢人中傳教,現在有許多蒙古人受洗入教,有些蒙古王子和王妃也已受洗入教。他們在軍營設有教堂,朝廷尊敬和信任基督教徒,並加以重用,但是從羅馬教皇那裏未向我們東方人派去過任何人。現在,阿魯渾汗和我教務大總管誌同道合,相交極為親密。我奉派的理由,就是為了收復聖地耶路撒冷,故來求羅馬教廷的援助。

列班 · 掃馬變被動為主動,巧妙地回答了他不甚友好地 盤問 他將討論的重點從教義轉移到了世俗的軍政目的,不辱使命的 他慷慨陳詞 我從遠方來此不是為了討論神學問題,更不是為了宣揚我個人的信仰,而是為了晉謁羅馬教皇和參拜聖徒遺物,為了遞交伊爾汗國王和大總管的信件。希望我們結束這場辯論,如果你們願意派人指引我們瞻仰這裏的教堂和聖徒的靈墓,在下等將不勝感激。 雖然雙方對聖父 - 聖子 - 聖靈關系的理解上有不同看法,但是紅衣主教們也很認可掃馬的雄辯口才以及淵博學識。因為新的羅馬教皇還沒有被選舉出來, 在參觀了聖徒的陵墓以及聖跡之後,為了不辱使命,掃馬決定前往當時的西歐強國法蘭西,拜會法蘭西國王腓力四世,在那裏也許有掃馬想要找尋的外援。

法國國王腓力四世

一行人 途經托斯卡納和熱那亞,在 9 月間 風塵仆仆地來到了法蘭西的都城巴黎,向有 美男子 之稱的法王腓力四世呈交了阿魯渾的信件及禮物。相比於發動燒錢遠征的路易九世,腓力國王更加精明,對於遠在東地中海、對於法蘭西直接利益的十字軍東征缺乏興趣。此時他已經迎娶了納瓦拉的女王胡安娜,忙於積極擴大王室的直屬領地和王室實力。

年輕的菲利普國王給掃馬先生以很高的禮遇,他甚至感嘆道:連並非基督徒的蒙古人都願意為奪取耶路撒冷而戰,那麽我們就更應該為這個目標而戰了。腓力四世還承諾派遣大臣回訪阿魯渾,這批所派大員共四名的名單和支付給他們的旅費清單,在【聖殿騎士團劄記】中有詳細記載,他們很可能在羅馬或者別的什麽地方與掃馬一行匯合,並與一同來到伊爾汗國。

並答應派軍隊幫助阿魯渾奪取耶路撒冷,甚至願遣使攜帶他的復信去見阿魯渾大汗,但口頭的承諾和實際行動之間無疑是存在著距離的 。但是所有人都不知道, 20 多年後,正是這位風度翩翩的美男子,會對在全歐洲各地有巨額財富的聖殿騎士團痛下殺手 ,並沒收騎士團聚斂的巨額財富。

正在進行哲學討論的巴黎大學

存取期間,法蘭西國王派出一個爵士帶著掃馬參觀西歐的著名學府——巴黎大學,這讓掃馬成為了極少數能夠目睹中世紀歐洲學術機構的古代中國人。掃馬看到巴黎的大學城中有眾多的教授、講師和學生。他們每天都要研習修算術、辭學、雄辯術、幾何學、哲學、天文學和醫學等從古希臘時代繼承下來的學科,當然最重要的還是研究和訓詁不同版本的【聖經】,他們所有的教學費用和生活開支都由國王承擔。

鈐有「輔國安民之寶」方印的致法王腓力四世書(1289)

之後,掃馬又參觀了第四次十字軍從君士坦丁堡劫掠來的耶穌的荊棘冠冕等聖物,聖物保存在一個精致的綠寶石匣中,以及著名的聖丹尼教堂—— 這裏有歷代法蘭西國王的精美棺槨、王冠、甲胄和死者臥像等物品,法國國王還安排了 500 個僧侶在先王的陵寢前日夜禱告,祈禱國王身體安康。 在參觀完大學和著名教堂之後,法國國王向掃馬展示了他們收藏的釘死耶穌十字架的十字架碎木片,以及保存在綠寶石盒裏的耶穌死亡時頭戴的荊棘冠,這是第四次十字軍東征時從君士坦丁堡虜獲之物。

在巴黎逗留和遊覽了一個多月後,掃馬帶著使團繼續向西南來到了英格蘭位於歐洲大陸的領地——加斯科涅地區,這是英格蘭國王在歐洲大陸的領地之一,掃馬在此拜見了著名的英格蘭國王—— 長腿 愛德華一世。英王愛德華一世讓遠道而來的貴客領彌撒,體現了對這些使者的重視與尊敬。在獲悉阿魯渾大汗約請歐洲各國共同收復失地後,國王表面上非常高興 。當他們談到耶路撒冷時,英王更加高興。他說,我們歐洲諸國王都把十字架的徽章帶在胸前,這充分說明我們對於耶路撒冷是如何的關切,現在聞悉阿魯渾王也 同我 們一樣在考慮這個問題,令人感到興奮。愛德華一世並請掃馬舉行彌撒大典,他與諸大臣皆來參加,並領受了聖餐。同日, 愛德華一世還 大擺宴席招待使團人 員。隨後命人導引掃馬一行參觀各教堂和聖地 ,又送給掃馬一行許多禮物和路費。

著名的英王愛德華一世

但是實際上,精明的武士國王愛德華正忙於吞並威爾斯,準備將這片桀驁不馴的塞爾提克保留強行並入英格蘭。他雖然讓自己的王子、未來的愛德華二世獲得了 威爾斯親王 的頭銜,但是威爾斯地區的大小武裝叛亂依舊斷斷續續。

此外,早在公元 1270-1272 年之間,還是王子的愛德華就曾帶領 1000 人的英格蘭十字軍到達過聖地的港口阿卡。他親眼目睹了十字軍勢力在地中海東岸的萎靡不振;也是在阿卡城期間,蒙古人曾經從北方對阿卡發動過一次襲擊,協助愛德華一世對哈蘭城發動劫掠。但是這兩次軍事行動都無果而終。

後來賽普勒斯的十字軍國王和馬穆魯克蘇丹拜巴爾簽訂了 10 年合約,讓年輕的愛德華氣憤不已。不久,他還遇到了穆斯林刺客的暗殺 :一個刺客將一枚疑似餵過毒的匕首插入愛德華的手臂裏。這讓他在接下來的幾個月裏身體虛弱,提心吊膽。在歸國的路上,愛德華又收到了父王駕崩的噩耗。

愛德華在年輕時候就參與過最後一次十字軍東征

所以年輕時在聖地的不愉快回憶,還有當下的迫切政治需要,都讓愛德華國王對掃馬一行人僅僅是虛與委蛇。英法君王的實際態度,已經暗示了十字軍運動已然接近的尾聲。不過和在法蘭西時一樣,愛德華國王還是讓臣下帶著東方來客們參觀了國內的重要城鎮和聖跡。

群山環繞的港口城市 熱那亞

掃馬於當年 12 再次來到了義大利北部的航海共和國熱那亞, 這個著名的海港城市被山地所環抱,這裏富裕的市民組建了聞名地中海的商船和海軍艦隊,並在地中海世界建立了自己的商業霸權。拉班 - 掃馬看到,熱那亞城的核心區域如同依山而建的古希臘劇場一般,城市一年四季都見不到落雪,植物四季常青, 城中還有一種一年七次結果的葡萄樹,使者們在這個四季常青的花園城市裏度過了冬天,同時等候羅馬的訊息。但是一路上的經歷也讓掃馬隱隱意識到:歐洲各國的君王已經不想發動十字軍東征了。

掃馬與教廷人員約翰相遇。約翰是奉 已故教皇之命去德國執行任務 滯留在這裏的。掃馬向他訴說道:我是奉阿魯渾汗及景教大總管之命來與羅與教皇商量耶路撒冷問題的,可是經過了一年,新的教皇仍未選 出歐洲的王公們無意於東征。我回去無法向阿魯渾大汗及人民交代。約翰答應把這些事全告訴羅馬,並促盡快舉行教皇選舉。但約翰還未回到羅馬,曾嚴厲話 問過掃馬的那位紅衣主教 羅哲姆已當選為教皇,史稱尼古拉四世。

第二年春天,新任教皇尼克拉斯四世繼位並接待了掃馬一行。掃馬向他遞呈了阿魯渾王及大總管馬可送的禮物及書信。新教皇對阿魯渾王優禮基督教和準備約請歐洲各國共同收復失地的舉動表示感謝。教皇特意為列班 · 掃馬一行舉行聖餐禮,以示禮遇。經過教皇同意,列班 · 掃馬還用東方景教的儀式,舉行聖餐禮作為報酬,雙方求同存異, 教皇感嘆道:我們語言不通但風俗相同,對彼此的聖餐禮都感到十分滿意。在掃馬在詳細觀看了一系列復雜而隆重的復活節慶典並交流了彼此的宗教儀式後,掃馬帶著教皇賞賜的一大批信件及宗教聖物(包括一小片耶穌基督的衣服、聖母瑪利亞的披肩碎片、義大利本地聖徒的骸骨碎片等等)踏上返程。在腓力國王的公使團陪同下,掃馬離開羅馬,經熱那亞順原路返回。

13世紀伊爾汗國羅馬教皇之間來往的信件

回見阿魯渾汗之後, 掃馬呈上教皇及歐洲各國王給阿魯渾的復函和禮物,並詳細匯報了歐洲之行的所見所 阿魯渾汗對掃馬順利完成出使任務非常高興,專門給予了嘉獎。阿魯渾大汗滿心歡喜,他感謝拉班 · 掃馬 : ‘ 我們讓您受了大累,將來我們不會再讓您離開我們,不僅如此,我們還要在 宮殿為您 建一所教堂,您將於彼主持、誦禱。 ’」 拉班 · 掃馬卻將這一榮耀讓給了馬 · 雅巴拉哈三世。他從羅馬還帶回了教皇尼古拉四世給馬 · 雅巴拉哈三世的禮物和信函,在信中,教皇承認了馬 · 雅巴拉哈為東方基督徒的主教。所以拉班 · 掃馬對阿魯渾王說 : 「 如我主命馬 · 雅巴拉哈大總管來接受教皇賜他之禮物和他指定給他之神聖祭袍,他能建起君王欲在其王國之門建的那所教堂,並任聖職。

掃馬帶往歐洲的信件現存與否不得而知,但羅馬教皇給 馬· 雅巴拉哈三世的信,復阿魯渾的信兩封,致兩位蒙古王妃—阿八哈之妃、乞合都之母禿黑丹 ,和寫給掃馬等人的書信副本還保存著。其中,致阿魯渾汗的第二封信涉及掃馬出使目的這一論題較為重要。尼古拉四世在這封信中說聽掃馬等使者言,你們願意在收復耶路撒冷後在此城受洗我們則認為,您應即刻受洗, 這樣 借助主的幫助將能更容易解放耶路撒冷 。此後,阿魯渾汗又兩次遣使前往歐洲尋求幫助,但所有的努力都是雷聲大雨點小,均是無功而返。

此後,掃馬也隨侍於阿魯渾身邊。當阿魯渾汗的帳幕移動時,掃馬主持 的那座教堂也要隨之移動。掃馬年事已高,不堪其苦,便請求在馬拉加修建一座大教堂 1294 年,掃馬老人最終病逝於艾爾伯拉。

掃馬去世之後,馬可的傳教事業遇到了極大的阻力,究其原因,是因為景教的興衰極大地取決於君主的喜好臧否。到了合贊汗的時代,隨著合贊汗改信伊斯蘭教,伊爾汗國境內的基督徒不斷遭到迫害,馬克也失去了對伊爾汗國君主的影響力,最終, 馬可也於 1317 去世,玄奘西行最終東歸唐土,而掃馬西行最終埋骨他鄉,他們都沒有再返回東方。而與歐洲國家夾攻穆斯林勢力的理想,則隨著十字軍國家的最後淪陷,以及合贊汗對伊爾汗國的伊斯蘭化政策而不了了之。馬・雅巴拉哈三世晚年還多次遭遇伊斯蘭化的伊爾汗國君臣的冷遇乃至武力威脅。 在歷經了三次危及生命的危機之後, 1317 年馬可老人溘然長逝。

漢文篆印「王府定國理民之寶」,見於梵蒂岡檔案館藏之1302年第七代伊爾汗合贊致教宗蔔尼法斯八世的信件之上

拉班 - 掃馬 被學術界稱為「逆行的馬可 - 波羅」,他對亞歐大陸外交事務的參與程度之深刻遠勝馬可 - 波羅,而他 的歐洲之行,一定程度上改變了西方人對蒙古人的看法。在蒙古和歐洲的文明互動 中,前兩次西征的蒙古人給西歐世界以 異教徒 - 野蠻人 的負面印象。但是隨著互相遣使的次數變多,而且有掃馬這樣高素質的使節 出面,蒙古人在歐洲人心目中的形象得到了 改觀。歐洲人試圖和蒙古統治者結成聯盟去共同對付 異教徒 。羅馬教廷甚至還夢想使蒙古統治者改宗天主教,將教廷的勢力擴充套件到東方各國。為達此目的, 最便捷的方式,就是派遣僧侶充當使者兼傳教士,透過擴大宗教影響來謀求政治利益。

在掃馬西行之後,鄂多立克等傳教士奉教皇之命東行,留下了對蒙古、中亞等地的詳細記載,開啟了一小輪傳教士東行中國的活動。和真假參半的馬可波羅遊記相比,遊記的作者對聖佐菲雅大教堂、巴黎大學、使徒保羅教堂、施洗者約翰教堂,還有地中海氣候的特點的準確記載,和馬可波羅遊記那略顯虛幻的描述形成了鮮明對比,這本遊記也是中世紀景教寶貴的百科全書,能和其他描寫蒙古歷史的史料互相呼應。

在拉班 - 掃馬去世後,他的經歷在很長時間內都不為人所知。這是因為他後來沒有回到元朝,所以他的傳奇主要保留在原生的敘利亞文的記載中。

1887 年,一名 庫爾德史坦的占星家所羅門在一個土耳其青年手中發現了一份敘利亞文手抄本,經過轉譯之後,學者才將兩人的傳奇故事從時間長河的深處打撈出來。根據內容分析, 【拉班 - 掃馬和馬可的西行記】手抄本,作者是一位 拉班 - 掃馬和馬可 共同生活過的景教高層人士, 他有可能是波斯人,所以原始文本是用波斯文寫成的,作者熟悉 13-14 世紀伊爾汗國內景教社團的諸多變故, 對兩人的音容笑貌和出訪細節,以及歐洲列國君主、伊爾汗國諸汗有過接觸,所以寫的非常生動傳神。於是,在整整六個世紀過去之後,這段外交傳奇、這位逆向探索中世紀世界的東方 馬可 - 波羅 才得以重見天日。

參考資料: 拉班·掃馬和馬克西行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