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妍妍網 > 情感

司馬懿:好的人生,從不著急

2024-03-25情感

作者 | 知錦

來源 | 帆書樊登講書(ID:readingclub_btfx)

【三國演義】中有一個「三國盡歸司馬懿」的典故。


魏蜀吳三國爭雄逐鹿了上百年,拼得你死我活,最後卻讓不起眼的司馬懿得到了天下。


有人說,是司馬懿靠著長壽,把同一時代中他輔佐過的、對抗過的能人都熬死了,才得以翻身。


但這並不全面,也不止於此。


司馬懿60歲時才得到重用,在之前的幾十年裏,他穩住自己,打磨本領,靜待時機。


被重用後,他更加沈心靜氣,做事非常努力,但又不逞強求功。


直到72歲,司馬懿瞅準時機,發動「高平陵政變」,一舉終結了三國並奠基下大晉。


了解司馬懿的故事,我恍然頓悟:


原來,好的人生都不急於求成,也不怕大器晚成。
因為所謂的逆襲,都是有備而來,而成功,也不過是厚積薄發的結果。


與其急於去要結果,不如慢慢精湛過程,給過程時間,也給時間耐心,時間總會給你最好的答案。


曾經有人問魯豫:


「你做節目十幾年,采訪過無數成功人士,你覺得他們身上最可貴的是什麽?」


魯豫平靜地回答: 「不著急。所有的光環,都是日積月累中的厚積薄發。」


的確,成功從來不會一蹴而成,而是在持續積累中,綿綿用力才能久久為功。


我的一位朋友,名牌大學畢業後,順利進入世界五百強企業。


剛入職,他迫不及待地抒發雄心大誌:「要用三年時間進入中層,再用五年時間晉升高層。」


但現實是,主管派給他做的都是打雜工作:發快遞,送標書,做會議記錄,看基礎材料。


朋友很不滿意,認為自己被埋沒,他急切地想找機會展示自己。


終於等來一個月一次的總經理會議,在給總經理倒水的間隙,他忍不住毛遂自薦,希望被公司重用。


而總經理不緊不慢地問了他一些基礎材料的問題,他支支吾吾,答得並不流暢。


總經理笑著說道:

任何想幹大事的人,都會先踏實做好每一件小事。年輕人,你很聰明,但是要慢慢來,不要著急。

朋友聽後很羞愧,但也被點醒了。


真正聰明的人,都不會著急將自己的目光僅僅放在眼皮底下,而是從長遠的角度規劃自己的人生藍圖。


正如稻盛和夫在【幹法】一書中寫道:

所謂人生,歸根到底,就是「一瞬間、一瞬間持續的積累」,如此而已。

不管多麽偉大的理想,都要靠一步一個腳印,孜孜不倦地、持續地努力才能實作。


作家劉同從小有文學夢想,大學就寫出了人生的第一部小說,但沒有出版社願意出版。


他很著急想被看見,就想出了自造流量的歪辦法,但白做無用功。


經過了一段焦灼的時光後,劉同終於認清現實,想寫好就先紮紮實實地下苦功夫。


最終,他用了13年時間,堅持寫了800多萬字,才憑借【誰的青春不迷茫】制勝穩贏。


他說:「你要忍受十幾年不被認可的日子,寫上幾百萬字,如果你還沒有放棄,可能它就會報酬你。」


沒有日積月累的持續用力,哪裏有厚積薄發的一鳴驚人。


不要焦急,一步一步來,給自己時間,也給自己耐心,不為最先也不恥最後。


即使過程很慢,可能會落後或失敗,但馳而不息,慢而有恒,終達到你所向的目標。


心理學上有個「瓦達倫效應」,瓦達倫走過無數次鋼索,從未出錯失利。


但在73歲的最後一次謝幕表演中,他卻離奇地從幾十米的鋼索繩上掉下來,意外身亡。


事後他的妻子回應說:

這一次他太想成功了,表演之前他一直自言自語「這是我職業生涯中最後一次表演,它對我很重要,我一定不能失敗」。

而正是這種過度緊張的情緒和患得患失的心態,導致了他的失敗。
當一個人急切想做成某件事時,他的註意力反而不是專註於目標,而是會被焦慮情緒操控。


越焦慮就越容易急功近利,而越急功近利就越容易偏離本心,結果往往事與願違。


反倒不如靜下心來,穩住心緒,方能摒棄雜亂,沈重應對萬難。


曾國藩初入京城,在官場沈浮,經常有浮躁之氣。


他便向理學大師唐鑒請教,唐鑒開出的藥方是一個「靜」字:「若不靜,省身也不密,見理也不明,都是浮的,總是要靜。」


聽後,曾國藩醍醐灌頂,於是每天都修習靜坐功夫。


許多為人處世、治學從政的體會和方法,也從靜中獲得。


再遇到重大事情時,他不再急躁草率行事,而是點香靜坐,經三思後再拿主意。


後來他做湘軍統帥,帶兵打仗,更是以靜字自制。


尤其在軍事艱難、生死攸關時,曾國藩都會獨自到靜室中,瞑目靜坐一會兒,先讓自己靜下心來,待心明神定了,再做出正確決策。


人只有靜下來,心思才能清明,思考才能深刻精微,處理事情便能從容不迫、省心省力。


若非做到了泰然處之、穩中求進,怎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唯有不著急,才能冷靜應對,不被突發的事件沖昏頭腦,也才能撥開眼前表象,利於快速找到解決方法。


正如古人警言:

凡遇事須安詳和緩以處之,若一慌忙,便恐有錯,蓋天下何事不從忙中錯了?故冷靜安詳,為處事第一要法。

遇事緊張慌亂,就難成大事,因為缺了「靜」和「安詳」的智慧。


然,每遇大事必有靜氣,靜則神明,疑難冰釋。


若習得「靜」之智慧,世事皆可撥開迷霧、迎刃而解,人生方能得穩妥,得順當,得喜樂。
國學大師齊善鴻曾說:

著急是人生命中最錯誤的程式,不要著急,因為任何事物都有規律,著急也沒什麽用。小事不用著急,大事不能著急。

不管是做人,還是做事要合乎規律,循序漸進地去生長,不急不躁地去經歷。


當然,如果你想要一個好結果,必然要在過程中強準備,蓄力量,耐心等待時機成熟。


春秋時期,楚莊王繼位,前三年,他一心沈迷花天酒地,無心處理朝政,並立下牌令不允許任何人勸諫。


當政三年間,他沒有任何作為,朝廷百官都視他為昏君,紛紛為楚國前途擔憂。


大夫伍舉看到天下爭霸形勢對楚國很不利,心急如焚地跑到朝中覲見楚莊王,但他也不敢直說,就絞盡腦汁地給楚王出了一道猜謎:


「楚京有大鳥,棲上在朝堂,歷時三年整,不鳴亦不翔。令人好難解,到底為哪樁?」


楚莊王笑語:「此鳥,三年不飛,一飛沖天;三年不鳴,一鳴驚人。何必著急?」


隨後幾天,又有多位大臣冒死勸諫:「大王啊,您再不管理朝政,楚國甚危矣!」


這時楚莊王發現時機成熟,而他對楚國的政局和朝中大臣也早已了如指掌。
半個月後,他便大刀闊斧整頓朝綱,廢舊令,頒新令,誅殺庸臣,重用忠臣,全面勵精圖治。


一年後,他又親內建兵征戰齊、晉、宋國,最終問鼎中原,稱霸天下。


楚莊王看似荒誕的三年,其實是蟄伏的三年:


三年不飛,是在積蓄力量,豐滿羽翼;三年不動,是在運籌帷幄,決定誌向;三年不鳴,是在觀察動向,謀劃策略。


松浦彌太朗的【慢慢變富】裏有這樣一句話:

「等待」是一切的基本功,也是一種重要的人生態度。我們應該將「等待」二字銘記於心。一個「等不了」的人絕不可能取得成功。

不必著急忙慌的想著快速去贏,而是從容鎮定地慢慢來,要能等得起,就會等得到。


好的人生是埋下種子,精心養護,靜待花開。

畢淑敏在【星光下的靈魂】一書中說過這樣一句話:

凡是自然的東西,都是緩慢的。


太陽一點點升起,一點點落下;花一朵朵開,一瓣瓣地落下;稻谷成熟,都慢得很啊。

不著急,慢慢來,花不逢時不會開,果不成熟不能摘。


緩慢而有恒,才是對自然規律最好的順應,也是對時間和過程最好的回應。


人生漫漫,不必急於只爭朝夕,堅持到最後才是真的贏。


點個 「在看」 ,願你我不著急,慢慢來,不慌不忙地把日子過得細水流長。

十點讀書開視訊號啦!

金牌主播夏萌出鏡,帶你重讀經典

從唐詩宋詞到中外名著,短視訊裏學知識

歡迎 點贊關註

本期解讀:蘇軾 【自題金山畫像】

作者 | 知錦 來源 :帆書 樊登講書(ID:readingclub_btfx)

主播 | 安東尼,北韓冷面下藏著一顆南韓燒烤的心。

圖片 | 視覺中國,網路(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

▼點選下方卡片 發現更多美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