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妍妍網 > 養生

出伏後一定要固陽,把陽氣守住,秋冬就不怕體寒了!

2024-08-29養生

聲明: 本篇 圖、文 均來自於網路,若 圖片 文字 對您造成了 侵權 ,請您請在 後台留言聯系 我們進行 刪除 ,我們收到留言後將盡快 刪除

個體有差異 · 如涉及用藥 · 須遵醫囑

為啥要固陽?

陽氣是什麽?【黃帝內經】裏面認為,氣是構成世界物質的本源,人體的氣充斥於全身無處不在,按分布及特點不同,可分為元氣,宗氣,營氣,衛氣,中氣五氣,這些統稱陽氣。陽強則壽,陽衰則夭,所以,陽氣決定生長。

陽氣儲藏在腎裏,也就是我們所說的元氣,常說的元氣大傷,即是傷了陽氣。

【黃帝內經】中講陽化氣,陰成形。陽化成身體所需的能量,陰形成看得見摸得著的身體。如果身體沒有了陽氣,就成了一幅空的軀殼,就會死亡。

【黃帝內經·素問】裏說:「陽者衛外而為固也。」

如何判斷體內是否有寒?

01、經常虛弱,容易疲勞;

02、手腳冰涼,怕冷;

03、容易腹瀉;

04、月經總遲到,常有血塊,易痛經;

05、腿腳容易水腫;

06、下肢容易無力,酸麻,易犯腰痛。

入秋以後,以上情況占兩樣就要警惕了!

為什麽很多人吸收陽氣效果差?

其實很多人也知道三伏天不僅可以冬病夏治,還可補充陽氣,但是無論艾灸或者曬背總是感覺效果一般,或者不持久,剛剛曬背沒幾天又回到老樣子了。 其實, 這種主要還是自身體質的影響,主要有兩種情況:

1、陽氣補得太過,陰就少了,導致陰陽失衡

【黃帝內經】裏說:陰平陽秘——陰氣平胡,陽氣固密,人的精氣神才會好。

所以古人說養生,養的就是身體內氣血的平衡。

三伏期間,由於密集的補充陽氣,身體為了保持平衡,就會調動陰的部份去進行調和,因此會出現陰液耗損,最後制不住陽氣的情況。

2、臟腑裏寒氣太重了,陽氣被陰寒拒之門外

和上一種情況相反,體內陰寒氣太重,出現了把陽氣趕到體表,出現「內真寒,外假熱」的情況。這也是因為陰陽失衡。

不一樣的是,這裏是因為血>氣,所出現的「淤」——由於平時體寒太重,三伏天補進來的陽氣也沒辦法把這些陳年老寒冰給暖化。

這兩種情況,不一樣的表現在於:

陰不足的人,陽氣本身是不虛的,所以不會有「寒」的癥狀,更多是感覺到燥熱;

而陰寒太重的人,雖然火氣大,但會有明顯的陽虛反應,比如有些人常常覺得說話還要喘氣,腳冰冷,大便不成形,舌頭胖大有齒痕等等。

三伏後繼續艾灸

體寒的朋友,三伏結束後一定要繼續艾灸:

裏寒外熱的道友,或者上寒下熱的道友,之所以會出現「假上火」,是身體正邪相爭,出現的「排邪反應」。

陰寒邪氣在身體裏面久居的人,相對其他人而言想要補充陽氣更為困難,但是卻更為重要,因此,入秋以後,這類人群一定要持續艾灸!

補陽的過程中,身體的正氣會重新調動起來,陽氣提升,就有能力和病邪進行抗爭,秋冬季節才不會經常出現感冒、咳嗽或者手腳時常冰冷的癥狀。

入秋後,尤其是體寒的,艾灸要以補腎固腎為主,這樣可以把陽氣往下引,讓腎臟能收納好它,從而逐漸減弱上熱下寒等癥狀、手腳冰涼等癥狀。

要重點艾灸腎俞、命門、太溪三大穴位:

腎俞: 腎,腎臟也;俞,輸也。腎俞名意指腎臟的寒濕水氣由此外輸膀胱經。

它是陰陽同補的一個穴位,艾灸它能夠振奮腎臟元氣。另外,如果有遺尿,遺精,陽痿,月經不調,水腫,耳鳴,耳聾,腰痛等癥狀,也要多灸此穴。

命門 為原氣所系,是人體生命活動的原動力:「命門者,精神之所含,原氣之所系也」(【難經·八難】)。

此外,命門也是人體陽氣之門,人的一切能量都來源於腎的陽氣,艾灸命門,就是給這個火種助力,為命門「煽風點火」。

太溪穴 是足少陰腎經之腧穴、原穴,可激發、調動人體的原動力,被稱為是「回陽九穴」之一。具有「滋腎陰、補腎氣,壯腎陽、理胞宮」的作用。

進入秋天,體寒的朋友,一定要多灸這三個穴位,每個穴位灸10~15分鐘,可以幫助你過好秋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