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年薪110w的資深獵頭聊到職場跳槽,說了一個讓我深感意外的觀點。
「其實職場裏最容易被誤解的,就是關於跳槽頻率的判斷。」
作為一名服務過BAT等大廠的資深獵頭,她見證過太多求職者因為對跳槽頻率的誤解,錯失了更好的機會。
她遇到過一個印象深刻的案例。
小王是某互聯網大廠的產品經理,入職3年後想換個環境。在和獵頭溝通時,他很擔心:「我每3年換一次工作,會不會給HR留下不好的印象?」
獵頭聽後笑了:「你工作才6年,跳過一次槽,這個頻率在當下的互聯網行業,簡直太正常了。」
但緊接著她話鋒一轉:「不過如果你工作到第10年,還保持3年一跳的節奏,情況就完全不一樣了。」
為什麽會這樣?
原來這裏面大有學問。
第一,職業早期的跳槽,往往被視為「追求成長」。
這點其實很好理解,你剛畢業工作3-6年,想嘗試不同的平台、計畫和團隊,這是人之常情,HR反而會認為你有上進心。
第二,到了職業中期(工作7-10年),用人單位更看重你的穩定性和leadership。
如果這時候還保持頻繁跳槽,很容易被貼上無法承擔重要職責」的標簽。
就在上個月,她遇到一個典型案例。
一位工作12年的技術總監,簡歷顯示平均每3年換一次工作。雖然他的技術能力很強,但在面試某大廠總監崗位時,還是被婉拒了。
事後HR私下告訴獵頭:「他的經歷顯示,可能不適合承擔需要長期深耕的管理崗位。」
這讓她想起另一個反例。
同樣是技術總監候選人,工作14年總共換過3次工作。第一份幹了4年,第二份是被獵頭挖去做技術負責人幹了5年,最後一份是因為公司重組才出來找機會。
結果他輕松拿到了offer,年薪直接翻倍。
「所以啊,」獵頭總結道: 「跳槽這件事,不能只看頻率,更要看時機和階段。」
對此,她給出了4個建議:
1. 工作1-6年,可以相對頻繁地嘗試機會,但每段工作最好不要低於2年;
2. 工作7-10年,要開始註意穩定性,平均4-5年跳一次比較合適;
3. 到了管理崗位,最好能在一個平台深耕3-5年以上;
4. 如果確實要跳槽,一定要有合理的理由,比如公司發展受限、團隊解散等。
聽完這番話,我不禁感慨:職場如棋局,每一步都要慎重。不同的職業階段,對跳槽的容忍度是不一樣的。
畢竟,HR看重的不只是你的能力,更是你能為公司帶來的長期價值。
你現在處於哪個階段?最近有換工作的打算嗎?歡迎在評論區分享你的想法。
【我是小天,記得點贊+在看,職場幹貨及時送達!】